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(例:UC浏览器、QQ浏览器)
精彩阅读山东书吧

第32章

历史的进化课农村宗族:命运在历史中旋转(1)在现今的中国农村,尤其是南方农村,宗族的复兴已经是一个潮流,修族谱、建祠堂的热闹,连一些革命多年的老干部也卷了进去,不仅乐此不疲,而且带着莫名的兴奋。

虽说跟从前的宗族相比,山已不是那座山,河也不是那条河,连祠堂门外的狗都不是那条狗了,但毕竟族谱修了(而且印制成册,出版发行),祠堂盖了,祖宗牌位供起来了,甚至连族长都选出来了。

对待宗族的态度,国内学界已经有了很大变化。

原来一提到宗族复兴,言里言外,多少有点&ldo;沉渣泛起&rdo;的意思,总是习惯用&ldo;把持&rdo;、&ldo;干扰&rdo;这种词来形容宗族的作为(在谈及村民选举时尤其如此)。

现在除了少数立场特别坚定的人之外,多数研究者都看到了宗族在社会整合、社区建设和公共产品的提供等方面的作用。

前不久在江西召开的有关宗族的学术讨论会上,美籍华人学者蔡莉莉用非常地道的政治科学方式,证明了在同样的经济文化条件下,有宗族的村庄和没有宗族的村庄,其公共设施存在很大的差别。

可在国内学者看来,这已经是常识了。

当然,这的确是常识,在中国古代的相关著述和国外有关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论述里,中国的宗族就是干这个的,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&ldo;鞭笞&rdo;、&ldo;沉潭&rdo;、&ldo;封建压迫&rdo;之类的丑恶。

应该说,复兴之后的宗族,在兴办公益方面已经大不如前,但基本的功能还是保留了下来。

这是每个肯下去调查的人,只要不带偏见,都能看到的。

可是,常识虽是常识,让学者回归常识,需要经过很长一段路。

原来的恶评,显然是源于某种跟政治有关的&ldo;成见&rdo;。

1949年以来,在土地改革中,宗族是非常明确的被打击对象。

族长即使没有多少田产,也要被划为&ldo;公堂地主&rdo;,打入阶级敌人行列。

土改过后,宗族组织被判定为阶级压迫的工具,一概强行解散。

新建立的农村组织,是以阶级为标准划圈的,革的就是以血缘宗亲为基础的旧社会组织的命,或者说,就是要打破农村血缘和地缘的旧日纽带。

在改革开放前,如果有农村干部敢于修复祠堂,恢复祖宗牌位,轻则丢官,重则要治罪的。

再往前推,大革命时期,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里,就有压迫束缚农民的&ldo;四大绳索&rdo;之说,族权就是其中之一。

苏维埃时代,土地革命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同时,也革了宗族的命,族长如果不赶紧跑的话,多半命要丢的。

1930年,李立三当家,硬要全国的党员发动暴动,江苏农村的党员被逼急了,滑头一点的半夜到祠堂里把祖宗牌位偷出来,丢到茅坑里,老实的干脆一条绳子把自己吊死在族长家门口,都算是暴动了。

看来,基层农民党员,很自动地就把斗争的目标指向了宗族。

其实,共产党人对宗族的反感,最早启于&ldo;五四&rdo;。

早期的中共领袖,大多是&ldo;五四&rdo;新文化运动的健将。

&ldo;五四&rdo;反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伦理革命,宗族组织是革命首当其冲的目标。

虽然,我们在&ldo;五四&rdo;一代人的主张和诗歌小说中,看到的往往是&ldo;家族&rdo;这个字眼,但中国的家族,跟宗族往往分不太清。

批判甚至控诉旧传统、旧家族,是一代&ldo;五四&rdo;青年最为热衷的事情。

最激进的时候,他们甚至走向无政府主义,号召取消家庭,取消名字(消除姓氏所代表的宗族血缘印记),互相以代号相称。

周恩来的笔名伍豪,实际上来源于他当年觉悟社时的代号&ldo;五号&rdo;。

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,宗族不言而喻是属于旧阵营的事物;对于向西方靠拢的现代进程而言,宗族跟封建大家族是一个意思,代表着落后、保守、顽固、束缚和压迫,属于前进道路上的障碍。

实际上,在任何时代,那些有志有为,多少有点不安分的青年,叛逆的目标都往往指向家族。

《红楼梦》里贾宝玉这样的人物,许多大家族都会出上一两个。

相邻小说
北马寻龙  先婚厚爱,厉少的神秘哑妻  夺情危机  你应该知道的欧洲史  一夜皇妻(上)  男神卷土重来[娱乐圈]  每个要拯救的主角都重生了  渣了徒弟后我跑路了  票房女王  首辅大人太病娇  快穿之贱受的自我修养  穿越兽世:我拿捏了兽王大人  时教授那么宠  重生之四爷福晋养崽有方  隋唐五代史:最有分量的中国断代史工程  太傅家的小娇娘  这种幸福我不要  我见帝师多妩媚  我靠科技种田兴家  没有人像你